Search

昨天中午,一通電話過來,電話那頭是高雄市市長秘書。

秘書告訴我:「陳其邁市長今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昨天中午,一通電話過來,電話那頭是高雄市市長秘書。

秘書告訴我:「陳其邁市長今天下午5點有一個空檔,希望和您約見面聊聊樹木相關問題。」

我心想,也太突然了吧。

本希望能充分準備,延後幾天,但市長行程不容易安排,我也就電話、LINE和森林城市協會的理監事確認大家的一些想法後,輕裝赴約。

我提早了20分鐘到,市長前一場會議還在進行,差不多5點10分左右,我繞過巨大的會客廳,進到另一個巨大的市長室,市長迎面走來。

接著話家常一段寒暄,市長說:「其實很想直接聽你怎麼說,不要透過下面傳話,很多事情可能會更清楚。我想要聽聽真相。」

我聽後,就切入主題,直接談談高雄的樹木問題。

1. 街道林蔭覆蓋不足:高雄市的街道缺乏林蔭遮蔽的狀況,每到夏季都熱到會上新聞。但30米寬的九如二路,2.2公里長的道路改建工程,卻毀掉一堆大樹,只種7棵小樹。沿線酷熱不堪。我提出,街道林蔭化要善用中央分隔島植樹,設法讓高雄市的街道往林蔭化規畫,行道樹生長空間要帶狀寬敞。市長聽後相當認同,要我們指定2條路去做林蔭街道示範區。

(關於中央分隔島植樹,我們會要求路口不種灌木,限制灌木高度,甚至不種灌木。配合樹木種植間距拉大,樹遠離路口5米以上,其實相關配套做好,不會出現遮蔽視線的問題⋯⋯)

2. 各種樹木保護正確施工規範的建立:市長聊到很多時候下面公務體系觀念改不過來,我本來向市長提出要幫市長辦免費的公務員教育訓練,讓大家建立點對話基礎。市長直接說,這太慢,尤其是樹木亂修剪讓他難以忍受,他希望就是要先處理施工作業規範,讓底下能立刻依照制度去做。感受到市長切中了要點,我則和他建議,樹木從種植、修剪、養護、工程保護、風險評估、移植,都需要專業規範把關,他也邀請我們共同推動,提出版本。

3. 成立公園處:公園處的成立,其實是市長過去親自在記者會講出來的,這訴求的起源是2018年我們在森林城市願景論壇的倡議,主要是希望仿效台北市,把路平和樹木照護專業分工,讓樹木照護的預算、人力、專業都提升,不要再讓工程土木人員來跨行管樹木照護。市長明確表示會來推動,我們希望在這任期內盡速成立。

4. 鐵路園道上萬棵樹只有11種樹種、7成外來種:大花紫葳的病蟲害問題嚴重卻持續新種上千棵不合理,上千棵單一樹種若出問題就要大規模毀樹,希望樹種提高到300種,原生樹種佔9成,會是比較好的調整。市長聽後指示去關心新種大花紫葳問題。

5. 提醒應避免種植/移植大樹:大樹移植/種植非死即殘,我看到的都是斷頭斷腳,應把大樹盡可能原地保留。新種的錢花在種樹生長所需條件的準備,選8公分直徑以下,枝葉樹型姿態完好者來種植,5年後反而長得更好,也不會一直死傷換植。移植大樹來,後續長遠根系腐朽等問題會導致樹木比較容易倒。

6. 提醒樹木相關KPI應該用樹冠覆蓋率取代種植多少棵:可用街道、公園、校園各別去檢視,確保植樹有正向成果,避免毀大樹種小樹。

7. 大順路兩側樹木保護:兩側人行道改善工程應該要避免破壞樹木,尤其是暫時性的公車彎、停車彎工程,輕軌蓋完就功成身退,不希望為了臨時需求去破壞林蔭大道。市長表示一定去關心處理。

8. 樹木掛樹牌用大數據管理安全與健康(防止樹木無風自倒等危險):這是討論題綱之一,但沒時間談到,可惜,但台中、台北、桃園、新竹都在做。

本來預期30分鐘的對談,不知不覺就40分鐘超過。後來聽有政治人物接觸經驗的協會理事說:「市長一般能見到面討論時間都很短,這次超過40分鐘,是很少見的。」

市長會談後,交代我要寫一個備忘錄給他,也給我一個聯繫窗口。我們簡單合影之後,他又走快步到另一間會客室繼續開會。

其實,樹木相關議題非常多可以談,但在時間有限下,已經把關乎制度改革的一些重點有談到,其他,只要市府有意願合作,我們會持續扮演監督和協助的腳色,明天,高雄會變成怎麼的高雄,希望大家一同努力。

特別感謝都發局長楊欽富也參與對談,提供協助。

🌳協會官網:https://www.fcat2020.org/
💪捐款支持:https://fcat.neticrm.tw/civicrm/contribute/transact?reset=1&id=2

😉參加樹木守護員培訓:https://reurl.cc/o9R30Q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【捐款支持協會,成為大樹的後盾】 ?線上信用卡捐款 https://reurl.cc/4mKMy2 ?郵局劃撥 帳號:42360721 戶名:社團法人台灣森林城市協會 ?ATM轉帳 中國信託銀行(局號822) 東高雄分行 帳號:439-540437364 戶名:社團法人台灣森林城市協會
【森林城市協會】在高雄的發聲平台 地期待,人與樹共好。 高雄市,也可以是一座樹蔭扶疏的花園城市。
View all posts